-
人在职场 | 学生不会作文?我写给你看
我想让学生知道,作文题材信手可拈,童年,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。当然,写纪实类的作文,一定要真实,不可胡编乱造,因为真实才有生命力,才会引起大家的共鸣。 -
人在职场 | 我与几名不知悔改的学生签了份合同……
自签完合同后,这几个学生为自己拥有一份合同而显得异常兴奋,会不自觉地说出:“我也是签了合同的人了!”随之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进步。 -
记者手记丨直播世界中的“另一批人”
主播们在他们的直播中,更倾向于用动作、用某种感受性的词汇来介绍产品,而不是像拆解原理一般讲述产品。他们从不讲述好的原因,而是讲述好的感觉。 -
上海故事 | 弄堂铃响马奶来
上海弄堂曾有过一道奇葩的风景线——卖马奶。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牛奶是奢侈品,至少在我们静安区康定路一带,牛奶是专供军烈属、劳模、专家和特殊工作人员人的。1角5分一瓶是要额度的,我们也叫“户口”,资本家、小老板那时也能喝牛奶,是因为他们解放前就在“牛奶棚”里挂了户口,因而延续下来的。 -
记者手记| “冤案”,能报道一个是一个
必须承认,在某些时候,媒体的公开报道,会有利于一方当事者,但是作为媒体人需要明白,这并非基于自己的“仗义执言”,而是基于真相和事实本身。 -
谈为人 | 七岁以前无性别
《礼记》认为,男孩女孩在七岁之前可以不设性别防线。西洋流传过来的小故事换了个表述的方式:小女孩想使用一下洗澡间,里面已经有他们的同伴了,如果是个女孩,她才可以进去。她叫一个小男孩去窥探究竟,小男孩回来说:他没有穿衣服,我怎知道是男是女呢? -
李子柒海外“圈粉”,当然算“文化输出”
李子柒的成功是很好的启示,能够走出国门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所有产业一样,要在良好的市场环境中自然成长。汉唐的丝绸、宋明的瓷器,千百年来为中国文化赢得无数“海外铁粉”,是源于无数匠人艺术家的精心制作,今天也是如此 -
高速收费员“职业假笑”走红,“被迫营业”的职场人有多难?
近期,宁波某高速公路收费站里的一位男收费员凭借着 “职业假笑”也火爆全网。他在递出票据时的微笑送行被拍下,在网络上引发热议,有不少人讥讽其笑得太假。 “知道”(nz_zhidao)跟你谈谈,“被迫营业”的职场人。 -
猥亵女学生的上海财大教授,等待他的可能不仅只是开除
上海财大反应神速,值得赞扬。而下一步很可能是警方介入立案调查。此前的案例中,因为取证困难,导致性骚扰者很难在刑法上被定罪,但这次很可能不一样。 -
东亚小农模式 竞争不过大农场吗
农业补贴过高,财政负担沉重,高粮价又影响居民生活水平。在全球市场开放之下,依赖高度保护的本地农业将受到严重冲击